纳米氧化锌对人肝肾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度说明
纳米氧化锌对人肝肾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具体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最近看到有人在百度知道问这个问题,因此今天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这方面的相关内容。
纳米氧化锌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抗腐蚀性、光催化性和独特的抗紫外线性,使其在光电学、橡胶工业、日用化工、食品添加剂、生物医学等方面应用广泛。纳米氧化锌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生物体并在体内积蓄,但机体很难排除这类微小物质,因此潜在一定的生物毒性效应,对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为了探讨纳米氧化锌是否具有肝肾细胞毒性,本研究以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和人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形态学观察、MTT(噻唑盐)比色法来检测纳米氧化锌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然后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试验检测其诱导的单链DNA断裂程度和染色体损伤程度。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包括GSH、MDA和SOD水平),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羰基含量来探讨纳米氧化锌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及可能机制。同时,利用DNA-laddering法来研究纳米氧化锌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一、纳米氧化锌对HL-7702及HEK293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通过透射电镜确定纳米氧化锌粒子粒径分布,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含氧化锌培养液与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及人胚肾细胞HEK293接触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取MTT法检测细胞毒性,计算相对增值率(RGR),并进行毒性评价。
二、纳米氧化锌对HL-7702及HEK293细胞的遗传毒性探讨纳米氧化锌对人肝肾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采用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锌10、25、50、75和100μg/mL对分别对HL-7702和HEK293细胞进行染毒12h,24h和48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的DNA的损伤程度。并采用微核试验检测染毒后双核细胞的微核发生率,以期得出纳米氧化锌体外遗传毒性。
三、纳米氧化锌致HL-7702及HEK293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验证纳米氧化锌是否致使HL-7702及HEK293细胞产生氧化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锌10、25、50、75和100μg/mL对细胞进行染毒处理,24h后收集细胞,检测其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探讨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并通过检测蛋白质羰基含量来反映纳米材料对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作用。
A-125氧化锌质量指标及应用
A-125氧化锌是氧化锌产品之一。属于无机化工系列产品。
A-125氧化锌分子式:ZnO。
A-125氧化锌性质: 白色或淡黄色球型粉未,密度为5.478g/m³,比表面积8平方米/克,分散性高,能大大提高轮胎的耐磨力、抗龟裂、撕裂性能和定伸强度。
A-125氧化锌包装:内用聚乙烯薄膜袋,外套塑料编织袋,每袋净重20千克。
A-125氧化锌用途:应用于国际认可的子午线载重轮胎作橡胶助剂,可提高轮胎钢丝粘合性和轮胎使用寿命。
上一篇新闻:纳米氧化锌在医药食品行业的应用介绍
下一篇新闻:纳米氧化锌在人体皮肤应用和商业制备上的研究